一、网络安全法律法规
1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
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,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,保障网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。
2. 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》
首部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行政法规,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,明确保护责任和措施。
3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》
数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,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,规范数据处理活动,保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。
4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》
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,保护个人信息权益,规范处理活动,促进合理利用。
二、常见网络安全风险
1. 钓鱼邮件
黑客伪装成可信身份发送邮件,诱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打开附件,窃取敏感信息。
防范建议:不轻易点击陌生邮件,仔细核对发件人地址,安装杀毒软件。
2. 电信网络诈骗
包括杀猪盘、刷单诈骗、AI换脸/拟声诈骗等。
防范要点:不向陌生人透露密码、验证码,通过官方渠道办理业务,转账前核实对方身份。
3. 数据安全威胁
数据窃取、泄露、非法利用等风险。数据分为一般、重要、核心三级,重要数据处理者需加强保护措施。
三、个人信息保护
1. 敏感信息
包括生物识别、医疗健康、金融账户等信息,一旦泄露可能危害人身财产安全。
2. 防护建议
不随意连接免费Wi-Fi,避免在公共网络提交敏感信息。
审核APP权限,谨慎授权。
身份证复印件标注用途,重要信息加密存储。
四、网络安全防护措施
1. 账号密码安全
密码长度不少于8位,避免使用生日、姓名等弱口令。 定期更换密码,不同系统使用不同密码。
2. 设备安全
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。 关闭不必要的文件共享和远程访问功能。
3. 上网安全
使用安全浏览器,避免访问非法网站。 重要文件传输加密,不轻易在社交平台发布敏感信息。
五、网络安全意识
1. 树立正确网络安全观
网络安全是整体、动态、开放、相对、共同的,需政府、企业、公众共同参与。
2. 关注新技术风险
AI换脸、拟声等新型诈骗手段需提高警惕,不轻信视频通话中的转账请求。
|